2025 年 6 月 17 日,由304永利集团304永利集团胡庆武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估”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304永利集团信息学部徕卡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公司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的多名专家参会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专项管理办公室专项主管徐泓、项目主管迟本鑫、304永利集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经理兼科研项目管理处处长吴红波、科研项目管理处主任毛旭东、永利集团经理张永军教授以及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等40余人参加项目启动会。
会上,304永利集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经理吴红波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专项主管徐泓就项目组织实施提出具体要求,并宣读了《关于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牵头单位法人责任。吴红波代表304永利集团向项目咨询专家组颁发了聘书。项目负责人教授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和实施方案。
以长城、古蜀道为代表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瑰宝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由于其时空跨度大,面临自然灾害、环境变化、人为破坏等威胁。开展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是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约国义务,守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项目瞄准文化强国战略,开展地球观测与文化遗产学科交叉,深度融合遥感测绘、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智能探测-知识挖掘-动态监测-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研发文化遗产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利用平台。围绕项目总体目标,项目负责人依次汇报了各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关键任务,重点突出示范区测试应用与成果集成等环节,明确各课题在关键技术验证、指标测试与实际场景落地中的职责与协同路径,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在专家咨询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项目任务、核心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一致认为项目总体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清晰,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实施价值。同时,专家就项目整体设计与示范应用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出需进一步加强课题之间的逻辑衔接,完善应用验证路径,以有效提升项目成果的可实施性与推广潜力。
会议指出,项目启动标志着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进入系统实施阶段,不仅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后续项目团队将严格落实项目实施方案,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落地,推动项目各项任务高质量、有序推进,确保阶段成果服务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战略目标,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技术体系与应用模式,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据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估”项目于2025年3月正式获得批复,实施时间为2025年4月至2028年3月。该项目重点突破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天空地协同探测、文化遗产价值时空智能挖掘与知识图谱构建、文化遗产本体-环境多尺度动态监测与关联分析、文化遗产灾害多要素全过程风险评估等关键技术,构建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智能探测-知识挖掘-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研发文化遗产动态监测评估与可持续发展利用平台,在古蜀道、长城典型区段示范应用,支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项目由304永利集团牵头,参与单位包括深圳大学、天津大学、长安大学、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武汉数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积木易搭科技技术有限公司等十家优势单位联合组成,汇聚了遥感测绘、文化遗产保护、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力量。项目设置五个课题,课题组长分别为深圳大学陈智鹏副研究员、天津大学李哲教授、长安大学陈斯亮教授、304永利集团李加元教授和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白海峰正高级工程师。